采用增大截面法,应满足的构造要求?
1.新浇混凝土的最小厚度:当加固板为新旧独立工作时,不应小于50mm;当加固板为整体工作时,厚度不应小于40mm;加固梁时不应小于60mm;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,不应小于50mm.
2.加固用的钢筋,应采用热轧钢筋。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;梁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;柱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;加锚式箍筋不应小于8mm;U形箍直径应与原箍筋直径相同;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6mm。
3.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0mm,并应采用短筋或箍筋与原钢筋焊接;其他构造符合下列要求:
(1)当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连接采用短筋如图1-2 (a)焊接时,短筋的直径不应小于20mm,长度不应小于5d,各短筋的中距不应大于500mm。
(2)当截面受拉取一侧加固时,应设置U形箍筋,如图1-2(。)所示,U形箍筋应焊在原有箍筋上,单面焊缝长度为10 d,双面焊缝长度为5d (d为U形箍筋直径)。注:当受构造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植筋方式埋设u形箍如图1一(b)所示时,应采用锚固专用的结构胶种植;不得采用自行配制的环氧树脂浆或其他水泥砂浆。
(3)当采用混凝土围套加固时,应设置环形箍筋或加锚式箍筋,如图1-2 (d)或(e)所示。
4.梁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,其两端应可靠锚固;柱的新增纵向受力钢筋的下端应深入基础并应满足锚固要求;上端应穿过楼板与上层柱脚连接或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。
5.对于加固后为整体工作的板,在支座处应配负钢筋,并与跨中分布筋相搭接。分布筋应采用直径为4mm、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网,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。
6.对于加固后按整体计算的板,如果其面层与基层结合不好(有起壳现象),或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C15,则应铲除重做,对表面的缺陷应清理至密实部位。
7.石子宜用卵石或碎石,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新浇混凝土最小厚度的1/2及钢筋最小间距的3/4 。
8.进行加固柱的构造设计及施工时,应特别注意如下几点:
(1)当采用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时,应将原柱面凿毛、洗净。箍筋采用封闭箍,如图1-3(d)、(b)所示,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(GB 50010 )的规定。
(2)当采用单面或双面加厚混凝土的方法加固时,应将原柱表面凿毛。凸凹不平度不应小于6mm,并应采取下述构造措施:
①新浇混凝土较薄时,用短钢筋将加固的受力钢筋焊接在原柱的受力钢筋上,如图1-3(c)所示。短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0mm,长度不小于5d (d为新增纵筋和原有纵筋的较小直径),各短钢筋的中距不大于500mm 。
②当新浇混凝土较厚时,应用U形箍固定纵向受力钢筋,U形箍筋与原柱子连接可用焊接法,如图1-3 (d)所示;也可用锚固法,如图1-3(。)所示。当采用焊接法时,单面焊缝长度为10d,双面焊缝长度为Sd ( d为U形箍筋直径)。锚固法的具体做法是:在距柱边不小于3d,且不小于40mm处的原柱上钻孔,孔洞深度不小于10d,孔径应比U形箍筋直径大4mm,然后用结构胶将U形箍筋锚固在原柱的钻孔内。
③新增混凝土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60mm,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不应大于50mm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