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震加固原因:①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,②设计规范及抗震设防烈度的改变,③设计缺陷、④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等。
抗震加固流程:建筑安全性鉴定及抗震鉴定→抗震加固方案选定→方案初步设计→施工图设计→施工 →验收
抗震加固原因:①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,②设计规范及抗震设防烈度的改变,③设计缺陷、④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等。
1.本工程为北京口腔医院附属用房改造加固工程案例详情,院方使用功能的改变把原附属用房改为办公、教研及医疗辅助用房,因此楼年限已久,达不到现抗震标准,故采取碳纤维加固、现浇叠合层和喷射混凝土的抗震加固方式,延长使用年限和抗震要求。如图:
2.本工程为北京市大兴区新华联科技园2#-4#楼改造加固工程案例详情,因使用方的使用功能调整,将原来办公楼改为银行资料库,使用荷载由原来的2.0KN/㎡提高6倍,最终由我公司配合设计单位出加固方案,因增加荷载较大,所以梁、柱采用四周包角钢及增加截面加固、楼板粘贴碳纤维加固等方案进行整体加固。如图:
3.本工程为丰台区第七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,项目位于丰台区富丰桥北,由于中小学校建筑结构均为砖混结构,已达不到规范抗震等级要求,根据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对全市的中小学抗震加固,将抗震等级提高到9级。
抗震加固设计原则:
1)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,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、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,加强公共建筑的整体性、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、提高综合抗震能力。
2)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,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,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(本层刚度超出相邻下一层 30% 时即可视为结构刚度突变。本层受剪承载力超出相邻下一层20% 时,可视为综合抗震能力指数、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)。当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时,相邻下一层也需要加固。
3)新增构件和原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,新增的抗震墙、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基础,对于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女儿墙、门脸、出屋顶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,应予以拆除或降低高度;需要保持原高度时,应对其进行加固。
4)当结构加固费用占同类新建工程费用的 70 %以上时,宜拆除重建。